当我们形容一个人只顾着眼前,不顾将来,对接下来的麻烦和危险浑然不觉时,总会脱口而出: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,你要当心啊!”。这句话是真理一样的名言,而且不断有人因为忘了这一点而吃亏,它提醒我们,为人处世,都要具有前瞻性,还要多思考一步。但是,其实,这句话后面还跟着一句,可能你仅仅盯着后面可能飞过来的“黄雀”,最后还是要吃亏,因为你不知道这后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危险在等着你。
那么究竟后面还有句什么话呢?这要从一个春秋时期的故事说起。春秋时期的楚国,有个人叫伍子胥。他是家喻户晓的人物,因为自己的父亲和哥哥被楚平王杀害了。他为了逃脱,一夜之间愁白了头,最后涉险过关,逃到了吴国。在吴国,他帮助当时的吴王阖闾,建立了一支非常强大的军队,并且拉来了自己的好友孙子,一并帮助阖闾攻打当时强大的楚国。伍子胥带领着吴军,攻占了楚国的都城,他亲自把楚平王的尸体挖了出来,鞭尸泄愤,报了大仇。但是,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,吴军在楚国呆的时间太久了,他们后院起火,身后的越国从后面对吴国发起了攻击。阖闾只得退兵,后来在与越国的战斗中战死。
由此可见,就是像伍子胥、孙子这样的聪明人,也吃过没有看到“黄雀”的亏,而实际上,早在阖闾的爷爷当吴王时,就有人提醒他们,要提防越国,不要吃这样的亏。于是就诞生了下面这个故事。
当时的吴王叫寿梦,他是阖闾的爷爷。他在位时期,吴国非常强大,也总想着要讨伐楚国,建立霸业。但是,从当时的环境和实力来看,吴国攻打楚国,相当有难度。可吴王寿梦是个刚愎自用的家伙,根本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,而且对于敢于劝谏者,他还下了一道命令:再敢劝我,杀无赦!于是,群臣再也不敢找他提什么意见。
展开全文
当时,有一个少年,年纪轻轻,却非常有胆略和智慧。他见吴王寿梦不纳谏,便拿了一只弹弓,每天到吴王寿梦喜欢去的花园里等他。少年连续去了几天,终于见到了在园子里面游玩的。吴王寿梦看到浑身湿漉漉的少年,便好奇的问道:“小孩儿,你怎么身上全是露水啊?”少年见把他吸引住了,便答非所问的说道:“这树上有一只蝉,天天只知道吸树叶上的露水,却不知道不远处,有一只螳螂,正准备抓他吃掉呢?而这只笨螳螂,只知道盯着这只蝉,却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只黄雀也在盯着它呢!”吴王梦寿听了,感觉他是话里有话,顿时陷入沉思。
少年接着说:“您别以为这只黄雀就聪明,它其实不知道,在树下,我正拿着弹弓瞄着它哩!这几个的家伙,都是只顾前面,不管后面,愚蠢啊!”吴王寿梦听到这里,彻底顿悟了,他哈哈大笑,对着少年说:“好小子,你说得太对了!”于是,他重赏了这位少年,并放弃了攻打楚国的计划,转而先对付邻居越国。所以,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的后一句,应该是“黄雀捕螳,弹弓在后”,但古人也喜欢化繁为简,特别是这些流行语,怎么简单好记怎么来,于是这后一句,便慢慢被删除了,但它的中心思想没有变,只不过,它提醒我们,还要多转一个弯,除了盯着黄雀,还要注意树下有没有弹弓,否则,思考少了,还是要吃亏!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