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记载:“会性机警,多权略,深得昭心。”

在司马懿、司马师、司马昭相继掌权的过程中,钟会多次献计献策,屡建奇功。

景元年间,诸葛诞反叛,钟会施计讨平,因事后坚决辞让九卿之一的太仆和陈侯爵位,获得了美名。

钟会在朝中的地位逐渐上升,最终升任司隶校尉,“虽在外司,时政损益,当世与夺,无不综典”。

公元263年,司马昭决定先攻蜀汉,再图东吴,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。

在这场战役中,邓艾和钟会被委以重任,分别担任西路和东路的主帅。

邓艾:邓艾负责西路军,他的任务是牵制姜维,并寻找机会突破蜀军防线。

钟会:钟会则率领主力大军从东路进攻,目标是攻克剑阁,直取成都。

两人在伐蜀之战中的表现将决定他们的命运,也为后来的“二士争功”埋下了伏笔。

上一期讲述了“魏灭蜀之战”的全过程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移驾观看。

邓艾在攻入成都后,采取了一系列越权行为,这些行为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。

据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记载,邓艾进入成都后,未经司马昭批准,便自行封赏刘禅及其臣子官职。

他以天子名义任命蜀国君臣,并修筑高台以宣扬自己的巨大功劳。这种僭越之举不仅违背了朝廷的规矩,也引起了司马昭的极大不满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艾辄依邓禹故事,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、太子奉车、诸王驸马都尉。”

邓艾还上书给司马昭,建议保留部分军队,并准备伐吴。他在信中提到:“将在外,君命有所不受。”并表示自己这样做是为了国家大义,希望得到司马昭的理解和支持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今宜厚抚遗民,使安田亩,示以信惠,然后缮甲兵,兴军实,以图东吴。”

而钟会在灭蜀之战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战果,反而被邓艾抢去了头功,这让他心生嫉妒和怨恨。

为了扳倒邓艾,钟会利用自己的书法才能,篡改了邓艾写给司马昭的书信,将其中的内容修改得狂妄傲慢,使得司马昭对邓艾产生了更大的猜疑。“会乃更作艾章,言辞悖慢。”这段是《三国演义》中虚构的内容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提到邓艾被指控谋反,这部分的内容如下:

艾既入成都,反状渐著。会自重其能,忌艾威名,构成其事。诏书至,收艾父子送洛阳。会遣使矫诏杀之。及会反,事败,乃追论艾。时人谓艾冤。

司马昭收到钟会的密告后,对邓艾的行为感到非常不满。

尽管邓艾在伐蜀之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,但他的越权行为已经触碰到了司马昭的底线。

司马昭担心邓艾会成为另一个威胁,因此决定采取行动。

司马昭下令监军卫瓘前往成都,逮捕邓艾,并将其押解回洛阳受审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会、维闻之,皆惧,共推艾为主。艾数与瓘相失,然密与通谋。会遣瓘以槛车征艾。艾父子既囚,钟会至成都,即构艾反状,遂令收捕送洛阳。瓘夜至成都,檄艾所统将士,皆不得动,一宿皆定。”

卫瓘接到命令后,巧妙地利用夜色潜入成都,说服邓艾部下放弃抵抗。

卫瓘展示了朝廷的手谕,并承诺只要他们听从命令,就可以免于惩罚,甚至可以获得升迁的机会。

第二天清晨,卫瓘带着朝廷的手谕来到邓艾的中军大营前,传令逮捕邓艾。此时,邓艾父子还在睡梦中,被突然闯入的士兵惊醒,一脸懵懂,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明旦,瓘至艾营,宣诏捕艾。艾方寝,惊起,不知所为。”

卫瓘将邓艾父子揪出营帐,押进囚车。他在被捕时曾说:“我是忠臣啊,居然到了这种地步。白起的境遇,今天又重现了!”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艾仰天叹曰:‘艾忠臣也,今竟至于此乎?’”

邓艾的一些部下手持兵器,直奔卫瓘的营帐,打算劫走邓艾。

卫瓘轻装出营迎接他们,假称写了上表的草稿,即将申诉邓艾的事情,众将全都相信了他,因此暂时放弃了行动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艾将士欲劫艾,瓘轻衣诣营门,慰劳之,众皆信之,遂止。”

邓艾被捕后,曾多次上书为自己辩解,但司马昭并未改变主意。邓艾在囚车上仰天长叹,表达了自己对忠诚的坚持和对命运的无奈。

邓艾在书信中坚称自己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,并没有任何谋反之心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艾自谓无罪,每见使者,辄号泣诉冤。”

卫瓘得知钟会叛乱的消息后,担心邓艾回到洛阳后会揭露真相,于是派遣田续追杀邓艾父子。一代名将邓艾最终在绵竹被杀害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艾父子既囚,钟会至成都,即构艾反状,遂令收捕送洛阳。会阴怀异志,欲专兵权,因密告会反。诏书槛车征艾若反状明者,便执付廷尉。会反,事败,艾亦遇害。”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瓘遣田续追杀艾于绵竹西三造亭。”

为了确保行动顺利,司马昭还派遣中护军贾充率领一万步骑进入斜谷,驻扎在乐城,自己则亲率十万大军进驻长安,以防备可能出现的变故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武帝纪》“遣中护军贾充督步骑万人入斜谷,自领大军屯长安。”

在邓艾被捕后,钟会的野心逐渐暴露。他不仅对邓艾的倒台感到满意,还开始谋划更大的行动。

钟会在成都期间,与蜀汉降将姜维结成了紧密的关系。

姜维虽然表面上投降了魏国,但内心仍然希望复国。

两人一拍即合,姜维利用自己的智谋和影响力,帮助钟会巩固在蜀地的地位。

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,描述了姜维与钟会见面时的情景。原文如下:

维至会所,会大喜,谓维曰:“君来何迟?”维流涕对曰:“今日见此为速矣!”

钟会与姜维密谋,想要杀害所有从北方来的将领,并借此机会发动叛乱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“会欲尽杀北来诸将,因举兵叛,维劝之。”

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意图,钟会假借郭太后的遗诏,试图说服在成都的魏军将领支持他的反叛计划。

钟会通过这种方式聚集了北方来的将领们,目的是要趁机除掉他们,以减少对自己叛乱计划的阻碍。

利用伪造的诏书作为诱饵,试图控制局势并为自己的反叛铺平道路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“会伪作太后遗诏,矫诏云:‘令诸将皆来议军事。’”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“会悉召诸将入宫,闭门不使出。”

《三国志·蜀书·姜维传》“维劝会速杀诸将,会犹豫未决。”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“诸将疑惧,密相告语,遂有变。”

叛乱爆发后,局势迅速失控,钟会和姜维的计划彻底失败。

被软禁的将领们趁机发动兵变,冲破了大门。

魏军士兵纷纷响应,加入到反对钟会的行列中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“诸将共击会,会众溃散。”

在混乱中,钟会被乱军所杀,姜维也自刎而死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“会及维并死于乱军之中。”

叛乱结束后,魏军重新恢复了秩序,司马昭派来的贾充等人接管了成都的防务。

贾充等人迅速平息了叛乱,恢复了成都的秩序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钟会传》“充等平乱,安集军民。”

在司马昭去世后,其子司马炎即位,建立了西晋王朝。为了稳定局势并安抚人心,司马炎对邓艾进行了平反。追封为“武侯”,并赐予谥号“武”。

《三国志·魏书·邓艾传》“炎即位,诏曰:‘故太尉邓艾,克定西蜀,勋劳卓著。今宜追复爵位,以彰其功。’”

邓艾虽然立下了赫赫战功,但最终因为居功自傲和越权行为而遭到猜疑和杀害。

“艾忠而见疑,终遭不测,诚可悲也。”

钟会是一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;另一方面,他也是一位野心勃勃、不择手段的政治人物。

然而,他的野心和不择手段的行为最终导致了自己的灭亡。

“会多智谋,然好为事端,终至败亡。”

“会虽有才,然心术不正,终不能成大事。”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